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   行业资讯    Perplexity豪赌,想345亿美元买下谷歌Chrome?

Perplexity豪赌,想345亿美元买下谷歌Chrome?

  2025-08-14   177  来源:电子工程专辑

近日,一则关于 AI 领域“以小博大” 收购案引发广泛关注,成立仅 3 年的美国 AI 搜索初创公司 Perplexity,向互联网巨头谷歌提出全现金收购其 Chrome 浏览器的邀约,报价高达 345 亿美元。

Chrome 成 “必争之地”

这场收购的时间节点,与谷歌的反垄断困境紧密相连。2024 年 8 月,美国司法部裁定谷歌在搜索市场拥有非法垄断地位,并要求其出售 Chrome 浏览器。这一裁决直指谷歌通过 Chrome 巩固搜索霸权的商业模式 —— 作为全球用户量超 30 亿、市场份额达 68.32% 的浏览器,Chrome 不仅是用户访问互联网的核心入口,更通过数据积累和默认搜索引擎设置,为谷歌搜索业务输送了海量流量。

截至 2025 年 8 月,谷歌正等待法院对 “救济措施” 的最终裁决,而出售 Chrome 是其中最受关注的选项。

美国政府提出了希望谷歌出售Chrome浏览器、向竞争对手开放搜索数据授权等诸多拟议的调整。但谷歌则批评这一提议 “过于激进”,并暗示可能通过法律手段长期抗争。

正是在这一背景下,Perplexity 的收购邀约浮出水面。这一收购提议被视为对司法部立场的响应,旨在通过独立运营Chrome创造公平竞争环境。

对于这家估值仅 180 亿美元的初创公司而言,345 亿美元的报价几乎是其自身估值的两倍,堪称 “豪赌”。

Perplexity 的 “野心”

成立于 2022 年 8 月的 Perplexity,是 AI 搜索领域的 “黑马”,其核心产品 Perplexity Ask 是一款对话式 AI 搜索引擎,通过自然语言对话为用户提供可验证、可引用的真实答案,而非传统的链接列表,还会在回答中整合视频、图像等数据或提供链接资源。

2022 年 12 月,Perplexity Ask推出。2024 年 6 月,软银集团旗下愿景基金 2 号对其投资,推动公司估值达到 30 亿美元。2025 年 7 月,完成 1 亿美元的新融资,估值达 180 亿美元。

在短短 3 年内,公司的估值从 15 亿美元飙升至 180 亿美元,年营收(ARR)从 2023 年 1 月的 500 万美元激增至 2025 年 5 月的 1.2 亿美元,2024 年全年营收达 3400 万美元。

但光鲜数据背后,是 AI 搜索公司共同的 “流量焦虑”。公开数据显示,2024 年 Perplexity 的搜索处理量仅为 OpenAI 的 1/25、谷歌的 1/900。这意味着,用户对 Chrome 等传统浏览器仍有极强的路径依赖,而这些浏览器正是互联网流量的 “守门人”。

AI 搜索高度依赖第三方技术支持。Perplexity 的答案生成主要依赖 OpenAI、Anthropic 等公司的模型,2024 年其在第三方模型及云服务上的支出高达 5700 万美元,远超当年 3400 万美元的营收,陷入 “增收不增利” 的困境。

而谷歌等传统巨头的 “防守动作” 更让局势雪上加霜:2024 年 5 月,谷歌上线 AI Overview 功能,推动其 2025 年第二季度搜索收入同比增长 12% 至 542 亿美元;2025 年 8 月,谷歌下架 Bing Search API,直接切断了众多 AI 搜索产品的核心工具。

收购 Chrome 对 Perplexity 而言堪称 “破局关键”。若能获得 30 亿用户基础,不仅能直接突破流量瓶颈,还可摆脱对第三方 API 的依赖,构建自主的内容生态。

Perplexity 提出两项核心承诺:一是收购后两年内投资 30 亿美元,维持 Chrome 底层代码 Chromium 的开源;二是不更改 Chrome 的默认搜索引擎设置。此外,其商务长透露,已有多家大型基金承诺全额资助此次交易,但未披露具体名称。

Perplexity 并非唯一盯上 Chrome 的玩家。早在 2025 年 4 月,OpenAI 产品负责人 Nick Turley 就曾表示,OpenAI 及其他多方计划参与 Chrome 收购。此外,雅虎、私募股权公司阿波罗全球管理等也被曝对 Chrome 感兴趣。这背后是整个 AI 行业对 “流量入口” 的集体渴求。

收购可能性存疑

不过业内对这笔交易的可行性却普遍持怀疑态度,对于345 亿美元的报价可能“严重低估了 Chrome 的价值”。

从现实角度看,Perplexity 的资金能力也存疑。虽然其称有基金全额资助,但 345 亿美元远超其 180 亿美元的估值。

对于 Perplexity 而言,无论成败,其大胆尝试都为 AI 初创公司提供了一种思路:在技术创新之外,流量与生态的争夺同样关键。

责编:Amy.wu